币圈聚合(268btc.cc):全球科技巨头,Google Cloud Web3的战略负责人Rich Widmann昨(26)晚在Linkedin透露了其L1区块链Google Cloud Universal Ledger(GCUL)的研发进度,表示GCUL瞄准成为一个新Web3金融基础设施。
GCUL是Google多年研发的结晶,为金融机构带来一个全新的Layer1:高效能、可信中立,并支持基于Python的智能合约。
Google:GCUL将是中立的基础设施层
在加密世界,许多链往往与发起企业的商业利益深度绑定,导致潜在竞争者兴趣缺缺。Widmann点出这道隐形藩篱,他写道:「Tether不会使用Circle的区块链——而Adyen可能也不会使用Stripe的区块链。但任何金融机构都可以用GCUL来构建。」
GCUL透过「可信中立」策略,避开大型机构对竞品基础设施的顾虑。此外,GCUL采用金融开发者熟悉的Python撰写智能合约,让银行与券商的技术团队可在原有语言堆叠上快速实作,降低转换成本。对照Stripe、Circle等专注单一支付场景的链路,GCUL把定位放在更广泛、可承接多元金融产品的基础层。
不过虽然Widmann说得好听,要如何证明其去中心化的中立性,还有待持续观察,目前GCUL还处于不公开测试网阶段。
性能、合规与云端优势三位一体
但不可否认的是,面对金融市场高频下单与高吞吐的要求,Google能以全球云端资料中心为后盾。再结合Google既有安全框架与AI数据分析能力,将云端运维、合规审计、监控稽核整合成同一平台,相对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。
Google若同时把广告与消费者生态视为延伸优势,日后出现直接面向终端客户的代币化资产或支付场景也不意外。目前GCUL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,但基础联通设施已提前铺设。
CME Group试点揭开代币化结算实验
另外根据Widmann所述,全球最大衍生品交易所CME Group是GCUL首批采用者之一。双方合作目标在于批发支付与资产代币化。根据CME Group的投资者简报,GCUL将传统需数日完成的结算流程缩短至数分钟乃至数秒,显著减少资金冻结与交易对手风险。
CME案例一旦验证效益,市场普遍预期其他银行、券商将加速尝试。
下一步:资产代币化与金融融合拐点
总的来说,GCUL并未声称取代现行体系,而是提供效率与透明度更高的帐本工具,供金融机构自由选择。以CME的部署时间表为参考,业界预计未来一至两年内将出现更多基于GCUL的项目,范围可能从批发支付延伸至证券化商品。
政策面来说,一旦政策框架明朗,GCUL有望成为银行、支付公司与资产管理业者之间的共同语言。对Google而言,这不仅是扩张云端客户,更是在数字金融时代争取话语权的重要一步。
GCUL已初露可行蓝图。接下来,市场将观察更多传统金融机构是否愿意把关键结算流程搬上新链。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admin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268btc.cc/49045.html